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毛利文化融合课程受热捧 双语学员成文化使者
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毛利文化融合课程受热捧 双语学员成文化使者
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的毛利会堂内,学员们正用中文和毛利语演唱融合歌曲,教师陈曦结合毛利木雕讲解 “传承”“尊重” 等词汇;互动课堂上,毛利学员蒂娜用中文介绍 “hangi 地热烹饪”,中方学员则演示包饺子,食材台摆满猕猴桃与饺子皮。该校孔院以毛利文化与中华文化交融为特色,打造独特的双语教育品牌。
“新西兰华人占比 12%,但能同时掌握中文、毛利语和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不足 5%。” 孔院新方院长珍妮介绍,团队联合奥克兰理工大学开发 “双文化中文课程”,涵盖毛利习俗、中医养生、饮食文化等模块,教材收录 “哈卡舞”“翡翠雕刻” 等毛利特色词汇,采用 “文化对比 + 实践体验” 模式。2024 年学员达 650 人,较上年增长 35%,其中 200 人通过 HSK3 级,不少人入职文旅、教育行业。
HSK 考试融入本土元素。针对新西兰学员特点开发 “HSK 文化拓展包”,将毛利神话故事改编为阅读材料,2024 年组织考试 3 场,考生中毛利族占比达 30%,通过率 86%。18 岁的蒂娜通过考试后,成为孔院文化志愿者:“用中文讲毛利故事太奇妙了,中国游客听完都想去看哈卡舞表演。”
教师团队打造跨文化教学特色。10 名教师均掌握双语,中方教师林悦擅长将中医与毛利传统医学对比,开发的 “养生文化课” 成为爆款;本土教师毛利族的凯伦则将哈卡舞融入中文课堂,用肢体语言帮助学员记忆词汇。建立 “中毛教师教研会”,已开发融合教学案例 25 个。
特色活动彰显文化交融魅力。每年举办 “中新文化节”,设置毛利编织、中国剪纸等体验区,2024 年新增 “双语诗歌朗诵会”,学员用三种语言演绎《静夜思》;联合毛利部落开展 “文化研学”,组织学员参与地热烹饪、传统聚会,全年活动服务受众超 8000 人次。加入 “南太平洋孔院联盟”,与澳大利亚、斐济孔院共享融合教学资源。珍妮透露,2025 年将推出 “双语绘本创作” 项目,培养文化传播新生力量。
本文 孔子学院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hsk.kongzi.edu.pl/post/3101.html
